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 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 )
解释 收起

概 述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是一种慢性后天获得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产生的成熟血细胞膜存在缺陷,对自身补体异常敏感而被破坏,引起血管内溶血,临床表现以与睡眠有关的、间歇性发作的血红蛋白尿为特征,I临床常有贫血和血红蛋白尿发作,可伴全血细胞减少、感染和血栓形成。我国PNH 的特点是北方多于南方,男女比例为4:2,半数以上为20~40岁,偶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与遗传及种族无关。本病虽少见,由于近来检测方法的改进和鉴别水平的提高,PNH的报告病例逐渐增加。
    PNH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克隆性疾病。患者体内正常造血干细胞与异常克隆并存。目前认为,患者的骨髓因受到某种有害因素的损伤,而引起造血细胞的基因突变,产生病理性克隆,这种异常细胞达到一定数量后可发病。PNH的红细胞有许多异常,其中最重要的是对补体溶血的敏感度显著提高。
诊断思路
    病史要点
    1.既往史输血、感染、酸性药物、过度劳累、情绪波动和手术、饮酒或服用铁剂、维生素c等药物,常是诱发因素。
    2.发病情况和症状发病隐袭,病程迁延,病情轻重不一。
    (1)血红蛋白尿:多数患者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出现肉眼血红蛋白尿,1/4患者以血红蛋白尿为首发症状,伴乏力及胸、腰、腹疼痛和发热等。腹痛为痉挛性,持续1~2天。因为补体作用最适宜的pH是6.8—7.0,而睡眠时呼吸中枢敏感性降低,酸性代谢产物积聚,所以血红蛋白尿常与睡眠有关。
    (2)贫血、感染与出血: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多为中、重度;1/3患者有轻度出血表现,女性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感染与中性粒细胞减少及功能缺陷有关,而严重感染是导致死亡的最常见的原因。有的患者三系细胞减少,表现为再障-PNH综合征。
   (3)血栓形成:血栓形成与溶血后红细胞释放促凝物质及补体同时作用于血小板,促进血小板聚集有关,多见于静脉系统。肝静脉血栓形成所致的Budd—Chiari综合征较常见,出现肝大、黄疸、腹水等。有时超声显像可发现肝静脉血栓而无临床表现(亚临床型)。此外,还可涉及肠系膜、脑和肢体末梢血管。
    (4)其他: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急性肾功能不全与溶血危象有关,微血栓形成和反复溶血致。肾小管损害,出现慢性进行性肾功能损害,脑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由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也可发生糖尿病、库欣综合征及病理性骨折。
    查体要点
    患者贫血貌,部分患者皮肤有含铁血黄素沉着,呈苍白带暗褐色,病程长者色素沉着更明显,巩膜和皮肤黄染,长期贫血心脏可见代偿性扩大。25%有肝肿大,13%有脾大,肝脾均肿大者占12.5%。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辅助检查 展开
3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4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5 流行病学 展开
6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7 实验检查 展开
8 预后评价 展开
9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0 诊断要点 展开
11 最新进展 展开
12 诊断标准 展开
13 诊断依据 展开
14 预防 展开
15 相关课件 展开
16 相关药品 展开
17 并发症 展开
18 相关检查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